TFT-LCD面板生产线之所以成为在我国各地竞相争食的“朝阳行业”,不仅是因为TFT-LCD面板自身就是动辄上百亿的工程项目,有时还获益于TFT-LCD面板的引力效应,通过TFT-LCD面板生产线能够招引数百亿元的配套大型项目。在2005年以前,在我国本土厂商在上游材料和设备领域选择不多,殊不知在“十一五”期间,随着液晶面板生产线大批量投资建设,中国在基板玻璃、偏光片、TFT液晶材料、上游薄膜材料等这方面均取得较大的突破。在低端的TN/STN LCD方面,我国的配套完善程度要高过TFT-LCD面板生产领域,ITO导电玻璃、液晶材料、偏光片等关键材料均能够保持本土化供应量。在机器设备这方面,京城清达、七星华创、太原二所等已都可以提供涉及的机器设备。
TFT-LCD基板玻璃生产线达三十条
TFT-LCD玻璃基板做为TFT-LCD面板生产的关键材料之一,其技术性始终控制在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等极少数厂商手中。中国液晶面板生产线一直以来,基板玻璃完全依靠进口。
随之全球性高世代线液晶面板生产线的陆陆续续建成投产,液晶显示的市场占有率日渐加进,中国的一部分CRT上游生产厂商住意到未来显示领域的主角将会是液晶板,现在开始努力实现转型升级。最开始提到进驻TFT-LCD基板玻璃领域的厂商是河南安彩,并于2005年在郑州举办基板玻璃生产线的开工奠基仪式,但此项目因为技术性等层面的原由,最后搁浅。中国最大的彩管生产制造厂商彩虹集团接着切入TFT-LCD基板玻璃生产领域,并完成一些成功。接着,中建材、河北东旭亦加进建设规划基板玻璃生产线的行列,行成基板玻璃生产线“四处开花”的局势。只是开花不一定结果,起动到大批量生产也有好大的距離。要真的建立基板玻璃的民族工业还必须持续做出艰辛的奋斗。
与此同时,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等基板玻璃生产加工厂商正秩序井然地抓紧进驻中国内地,2008年康宁在北京的基板玻璃后段加工厂宣布开业大吉,前不久决定在北京注资8亿美元建设规划前段的窑炉;日本旭硝子这2年各是在昆山市和深圳市开建建设基板玻璃生产流水线,扩展其市场规模。致此,“十一五”期间,在我国已建和在建的基板玻璃生产线约为30条。
偏光片生产制造获得突破。
以往,偏光片的生产加工基本上由少数几家日本公司所垄断市场。1998年过后,中国台湾、韩国以及中国大陆的许多企业主才开始进军此业务领域。在中国内地,深纺乐凯、温州侨业、佛山纬达等企业相继切入偏光片生产领域,但主要出产窄幅类产品,供给TN/STN LCD厂商,直至2009年,TFT-LCD用偏光片才取得突破。2009年8月,深圳市三利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动工建设一条有着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宽幅(1490mm)TFT-LCD偏光片自动化生产线,根据有关计划方案,该公司还将拟建3条相同的生产线,届时总年产量将达到1600万平方米。2009年11月,深纺集团盛波光电(原深纺乐凯)TFT-LCD用偏光片项目奠基,该项目分为TFT-LCD用偏光片一期宽幅项目,拟建没一条幅宽为1330mm的TFT-LCD用偏光片自动化生产线,深纺织2010年12月发布消息,将此生产线更改为幅宽为1490mm的偏光片自动化生产线,年产量偏光片600万平米;盛波的另一个TFT-LCD用偏光片窄幅建设项目,拟建没一条幅宽为650mm的TFT-LCD用偏光片生产流水线,年产偏光片200万平方米。预计这两条生产流水线将于2011年年尾建成投产。
液晶材料起步最初,液晶材料是在我国的液晶上游配套设施企业产品中起步较早的一种。
现今,国际上具体有4家液晶材料企业,主要出产中高档企业产品。“十一五”期内,中国液晶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很快,不仅仅企业总数和经营规模,就算生产量与产品质量与前几年相较也都是显著性提高。只过在我国液晶材料厂家迄今为止仍旧存有缺欠,其一,大部分以生产中间体、单体为主,享有混晶生产能力的只有极少数的几个大型企业,通常经营规模都很小;其二,已基本满足国内对TN、STN材料的需求,但面对国内快速增长的TFT液晶需求量,还只是是刚刚开始。
光学薄膜品种多种多样
TFT-LCD需用的光学薄膜品种多种多样,在背光源中有扩散膜、增亮膜、反射膜等;在偏光片中有PVA膜、TAC膜、PET保护膜等,在触摸屏上带硬化膜、保护膜等,在一整块TFT-LCD生产流程中还需用各种各样保护膜、离型膜、各种各样光学胶带等。有些人估算光学薄膜占TFT-LCD产品成本的20%,可见其至关重要。
2008年10月,中国大陆第一条光学级聚酯薄膜生产流水线在合肥市乐凯正式建成投产,生产制造出合格的光学级聚酯薄膜。好产品迅速获得业界的肯定。2009年底,合肥市乐凯以自产的光学级聚酯薄膜基膜为基材,在高精密涂布生产线上,成功生产制造出了TFT-LCD背光源所须的下扩散膜,并于那时短时间转变成了量产。2018年,他们在合肥市又新创建2条光学级聚酯薄膜基膜生产流水线,建好后生产量将达到约60000吨/年上下。生产加工扩散膜及其触摸屏、IMD、保护膜等所须的各类硬化膜。此外,乐凯还与苏州市锦富相互合作在昆山融资1亿元,建设规划涂布生产流水线,主要产品为扩散膜材料。
在中国内地平板显示产业对光学薄膜强劲需求的推进和乐凯等先行制造业企业的牵动下,中国内地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也开始转战光学级聚酯薄膜基膜的业务领域。佛山市多能薄膜有限公司、太原天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得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南洋科技等厂商可是表中的几个例证。
诸如此类,现阶段全世界在光学薄膜领域居于领先水平的有日本三菱树脂、东丽、东洋纺、帝人,韩国的SKC、科龙、东丽世韩,中国台湾的新光和南亚也抓紧在我国内地布局,争夺良机。
即便如此,在我国光学功能性薄膜的专业市场现阶段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产品自主性产品研发专业能力还很偏弱,新产品的品目不全,目前的新产品只能满足中低端的应用领域。更至关重要的是,绝大多数关键和核心原材中国内地没法出产。
生产制造专用设备在全产业链中最欠缺
除相关原材料外,TFT-LCD涉及到的配套设施企业产品还包含TFT-LCD生产制造专用设备。北京七星华创、京城清达、太原二所等一批中国内地大型企业,采用自主研发和国际性高技术相互合作的方式,掌握了高世代TFT-LCD制造机器设备的一些核心技术,使新产品达到了国际竞品的相同水准,针对生产制造专用设备国产化带来了一定的促进改革效应。只是理应看清时至今日生产制造专用设备仍旧是配套产业链中最欠缺的重要环节,
虽说“十一五”期間在我国的液晶面上游配建拥有不胜枚举的提升,目前为止还未建立健全的配建机制,上游原材料生产商与面板制造商相互之间的资源整合还必须大力加强,比如说核心的建线专用设备及有关原材料等还需进口,国产生产商提供的原材料非常少被选用,有关优秀人才稀缺等现象。“十二五”期间,中国液晶产业链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前景,针对原材料的需求前所未有旺盛,我们对上游原材料生产商而言是不可多得的契机。上游配建产业链的不断完善还须要中央政府国家政策的支持,有关单位人才培养及其上下游制造商的通力协作。
(素材来源:中国电子报)